卷十四 第一百三十三章 期铜结局(2/5)

,季峰大跌眼镜,立刻跑到乐静,定要跟张一鸣当面讨教一番。

“又叫你说对了,他们没有实物割,却使出了展期的后着。”

季峰一脸的疑惑,“可是这一招有用吗?特别是有一半只展期了三个月。还有,兄弟,你那时怎么判断他们不会实物割?不是有消息他们在往新加坡发集装箱吗?”

张一鸣淡淡地笑笑,道:“判断他们不会实物割这倒不难,原因很简单,从对各方面资料的综合分析来看,在全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,同时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,铜作为工业中最重要最常用的金属材料之一,在我国的消耗量近年来增长很快,因此国储局的铜储备量肯定有限。”

“就连50万吨的割都完成不了?”

季峰有几分不信。

张一鸣摇摇,“并不是说国储局连50万吨铜都没有,但是你要知道,国储局是什么的?他们的责任就是要保持一定量的战略铜储备,岂能因为在期货市场上的投资失误,就把国家的战略铜拿来割了?国储局所能够用于割的,只能是在战略储备量之外的超额储备部分。而问题在于,一方面近年来铜的消耗增加,使得总的储备量本就没什么增加,相反,在消耗量增加的况下,我们必须保持的战略储备量还要做相应的上调,这样才能适应新的形势。在这种况下,你说他们能有多少现货用于割?”

季峰这才点点,理解并认可了张一鸣的分析,但是,他随即又狐疑地问道:“你说的是没错,但是这也只是一种从宏观出发的定分析。你有准确数据吗?我看你当时好像很有把握。”

张一鸣笑起来,“我哪有准确数据,国储局对自己的储备量一向严格保密。我刚才的分析,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判断。结合其它一些信息,就可以对这个判断进行印证。国储局不该在一个多月前拍出五万吨铜平抑市价。纯粹从博弈的心理分析,就可以判断他们的心虚,他们真有能力实物割的话,才不需要做这一个画蛇添足的举动呢。既然一个多月前他们没有足够的储备用于实物割,不可能过了仅仅一个月,储备突然涨。所以,你后来得到的小道消息,说他们往新加坡运铜,就只能是虚张声势了。”

张一鸣说到这里,不禁又有些感慨道:“不过,后面这一招与前一次拍卖5万吨铜比起来,却是要高明了不少。”

“怎么说?”

季峰忙问。

“前一次,花了5万吨黄澄澄的真铜,不但没把铜价打下来,反而使铜价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地址发布邮箱:dybzba@gmail.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