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章 暴发户思想(9/10)
分开来,但基本上所谓的场都是共用的;平房倒还没
到不能遮风挡雨的地步,但怎么看也只能说
旧!整片开阔的校园起码有一百多亩的占地面积,不过大多都是空地没其他的设施,没办法,穷地方别的没有空地最多。
除了学校里几个老师住的宿舍是砖水泥盖的以外,教室大多都是由木
和木板搭建起来的;外边的缝隙糊上一层河里的泥
,
了以后也可以挡风,屋顶上全是清一色的竹子盖稻
,说是教室,其实看起来倒像是牛舍。
这一片城里看见会以为是纯天然韵味的另类建筑,在每一年的暑假却必须重新装修一遍,好抵御来年的风吹雨晒。好在这一带穷是穷,物资倒是不少,一些当地的
也有自觉,空闲下来的时候就会到学校里帮帮忙、
几下活,平时修完房子剩的水泥沙子也往这送。要不然依靠每年连教师薪水都发不齐的拨款,这学校哪撑得下去。
比起以前张俊读书的时候,这板子房确实好了不少,起码没那种摇摇欲坠的感觉。至于课桌椅则大多是学生带自己家的板凳来,再拼上两块石
跟一张木板合成桌子;而学校唯一的体育器材也就几个已经漏气的足球,虽然简陋,不过也算孩子们玩耍时最好的玩具了!
由于有不少学生和一些当地的老师家远得有点过分,光是爬崎岖的山路来回都要一天时间,所以大家也主动修建了一排算是学生宿舍的木屋。当然,这钱也是从学生的学费里硬扣出来的。从初中到小学不足八百个学生,除去每学期五十的学费、工资和书本费的开销,能硬生生挤出钱来还是得夸杨柳上任以后高明的业务能力。
学校的门白天基本都是开着的,且包含住宿在内的大部分学生中午都是在学校简单的吃一点,故每年收上来的学费其实根本就不够用,如果不是村民们主动的帮忙活再送点东西来的话,这学校估计早就办不下去了!
事实上这边很多山里都还保留着重男轻的习惯,而且一些家庭孩子多也供不起一、两个孩子读书,所以学生并不是特别多。学校能这么坚持的维持下去其实也不容易,好在一些老一辈的
都知道读书的重要
,时不时的发动村民凑点钱给学校,这才保住了这间十里八乡里唯一的学校。
车子缓缓的开进学校的大门,停在了所谓场的空地上。巧的是一进学校,放学铃也响了,这时原本安静的教室开始了阵阵的吵闹声,三五成群的孩子一个个高兴的背着书包跑出来。和城里的学校不同,这校门
根本没有成堆的家长来接送,即使有也是偶尔顺路而已。在这忙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