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书生(4/9)

不时抽打过来的枝条。尽管前行的路充满挑战,书生却咬紧牙关,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,信仰的力量让他不惧任何艰难险阻。

书生体型清瘦,但面容秀气,眉目之间透露出一书卷气。他的脸庞在灯笼的黄色烛光和月光的映照下,显得更加温文尔雅。尽管如此,他在崎岖不平的野路上行走仍显得十分吃力,每一步都需格外小心。

这时,心中涌起的回忆让书生的步伐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。他回想起大明朝崇祯十七年的那一幕:内贼李自成率领的二十万农民军直抵北京城下,凶猛地进攻着城池。幸运的是,大明有卢象升和满桂两位大将坚守城池,使得李自成始终未能攻北京城的大门。那一年,书生才七岁,对于国家的命运还不甚了解。虽然那时书生还在山东老家,但他还记得那时的紧张气氛和父母的常常忧虑的面容。

这些记忆,如今成了书生前进的动力。他知道,自己的每一分努力,不仅是为了个的前途,更是为了这个曾经辉煌而如今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。书生信,只有培养出更多像他这样怀揣着忠诚与正义的才,大明才能渡过难关,重回往的繁荣昌盛。

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,书生重新挺直了脊背,继续勇敢地向前走去。每一步都坚定而有力,仿佛能够感受到那条通往京师、通往光明未来的道路在脚下延伸开来。

书生一手提着微晃的灯笼,另一手挡在额前,小心翼翼地在茂密的山林中继续前行。夜色中,他的身影显得孤独而坚毅。心中的回忆如水般涌来,让他的步伐不由自主地沉重起来。

他想起了自己那可怜的母亲,为了支持他读书,不顾严寒酷暑,在冰天雪地中为地主洗衣裳,只为了换来几个馒充饥。然而,有一天,她就这样累倒在冰冷的河岸上,再也没有起来。而书生的父亲也未能幸免,早几年被山东总兵官刘泽清抓去当兵,最终惨死在清军的铁蹄之下。

这些往事如同利箭,一次次刺痛着书生的心。他停下脚步,泪水模糊了双眼,沿着清秀的脸庞缓缓滑落。他低声说道:“爹,娘,我不会让你们白死的。天下需要太平,老百姓需要休养生息。”他的声音带着哽咽,但更多的是坚定和决心。

书生知道,他的父母之所以遭受这样的不幸,是因为战和腐败。他信,只有通过学问和才能,才能真正改变这个世界,让像他父母那样的悲剧不再发生。

眼泪,书生重新挺直了脊背,提起灯笼,继续勇敢地向前走去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地址发布邮箱:dybzba@gmail.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