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五章 李自成进北京(10/12)
虽然还不算稳定,但也在大顺的控制下。山东总兵刘泽清不战而退,不顾崇祯帝的安危更不会顾百姓的死活,早早就退出山东逃亡至江南淮安附近。
现在全部的变数就看大顺自己能否保持住自己的实力,抽调兵力备战再决战清兵,和能否抓准时机,一举或消灭吴三桂和清兵了。李岩知道现在大战在即,必须立刻从各地抽调兵力前来北京集结。
李岩知道,现在的大顺如果保持不住实力和士气,又抓不准时机决战清兵或者吴三桂的话,一旦匆忙和清兵或吴三桂开战,后果就不可想象了。大顺如果没有前期的韬光养晦,哪会有后期的开疆拓土呢。
大顺皇帝李自成骑着乌龙驹的英姿,在李岩的眼里,在亲卫营的前后簇拥护卫下,慢慢进午门里,
主那大顺皇帝李自成朝思暮想的紫禁城,和里面的三宫六院。
武英殿。
李自成今本来要在武英殿,受群臣朝贺,开开心心的完成
主北京的仪式。
但是崇祯帝并没有在紫禁城里自尽殉国,下落不明,这样一来大明就还存在着。
李自成于是取消了在武英殿受朝贺一事,命宣诏官下圣旨,命文武百官各回衙门或驻地。投降大顺的明朝内臣,暂回自家中,听候录用。择,但听午门钟声,新朝的文臣武将们,前来武英殿上朝,不得迟误!
这时文臣武将们乃至一些百姓都知道了,崇祯帝下落不明的况。有的
自然希望找到崇祯帝,不管是死是活,这样才能安保自己的荣华富贵。还对大明有些忠义的
却暗自欣喜,希望崇祯帝能逃回江南,重振大明。有些投降的原明臣知道崇祯帝下路不明以后,更是怕崇祯帝回到江南后再打回北京,那时自己就会遗臭万年、受抄家灭族之罪了。
李自成的核心将领在武英殿各自领了圣旨以后,纷纷退出了紫禁城,各自行事去了。想要向大顺皇帝李自成进言的李岩,也没有被李自成留下来并接见,于是李岩落寞而去。只有李双喜准许留在了紫禁城,因为李双喜是李自成是义子。
待文臣武将纷纷离开武英殿后,李自成看向李双喜,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神色,知道这一路进北京的事宜,双喜出力不少。
李自成从容道:“起驾,清宫,朕要看崇祯住的宫殿,朕想了解这个大明的皇帝。”
李双喜立刻跪伏在武英殿华丽的地毯上,用平稳的语气回话,都来不及多看几眼殿里华丽无比的装潢。
李双喜沉沉道:“臣,遵旨。”
李自成和李双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